close

  □鄧海建
  據廣東潮州中心醫院醫生爆料,4日,該院消化內科收治一酒後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下半夜搶救無效死亡。隨後,家屬糾集100多人,押著值班醫生在醫院內游行。有消息稱,圍堵醫生的2名嫌疑人已自首,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3月6日 中國新聞網)
  中國當下的醫患關係如何是一回事,能不能、該不該趁機撒潑耍賴是另一回事——前者是制度與道德糾葛,後者是法律命題。
  一個法治社會,一群民眾押著一名醫生游行,不僅悖謬,更為驚悚:人身權益何在,博弈底線何在?醫生不是神仙,既能妙手回春,也會回天乏力。如果只看結果不問過程,“醫聖”“醫仙”恐怕也會被揪住小辮子游行。潮州事件之所以令人憤懣,是因為江湖邏輯與叢林法則已成為醫患糾葛的常態,醫生動輒得咎,這不是患者權益得彰,而是殘蠻的私力救濟無法無天。
  2013年殺醫事件驚心動魄,就在反思之聲尚未走遠的時候,在這個初春的2月,繼17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名耳鼻喉科醫生在辦公室被人用鐵棍猛擊頭部死亡後,18日,河北易縣一名醫生被人用刀割傷頸部。短短兩天,傷醫案接連發生,醫患失信的癥結再次揪痛人心。隨後,2月25日凌晨,南京市口腔醫院發生值班護士被打事件。
  客觀而言,中國醫患信任尚且處於重塑期,有問題、鬧矛盾,也不是怪事,但誰也不能藉此給患者或醫生貼上標簽,更不能用標簽思維來釐定具體是非。不得不說,這些年,我們在類似事件上長期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把對醫務工作者動口動手等嚴肅的侵權事件,搗糨糊地稀釋成“道德問題”。於是,法律不作為,道德噴口水。二是對醫患糾紛點到為止、就事論事。不是患者吃虧,就是醫生憋屈。最後,雙方一肚子苦水。規則失範,兩邊不討好。
  一句話,壞醫生,固然要嚴管;惡患者,恐怕也不能姑息。
  去年底,國家衛計委聯合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司法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於維護醫療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從2013年12月起,開展為期1年的專項行動,就侵害醫患人身安全、擾亂正常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嚴懲。在保障患者合法權益的基礎上,依法捍衛醫務人員的對等權益,這恐怕也是和諧醫患關係的題中之義。
  中國自古有杏林春暖、橘井飄香的說法,醫患關係失之於互信,也必將重歸於互信。眼下而言,構建新型醫患關係,嚴懲醫鬧也是繞不開的課題。  (原標題:別把醫鬧搞成“醫患關係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q96yqgd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